「作家专栏」李小庆|我们这里还有鱼(附胶东散文主编荐评) 当前要闻

2023-03-07 10:09:40 来源:齐鲁壹点

胶东除了花生、苹果以外,这里还有鱼。

写作是一个有眼力劲儿的游戏,儿童文学作家李小庆的《这里还有鱼》,文章题目的起手就很不一般。

一个地方多了一种活命的生活资源,就有了一种生存模式选择的选项和可能。


(资料图)

李小庆一身两个角色:作为诗人,又是儿童文学作家的李小庆,以诗性的笔触、浪漫的创意、肆意的想象、温润的语言,让他的文字总是有别于一般的书写,从而显得更加时尚和个性和耐读。

——胶东散文主编点评推荐

我们这里还有鱼

文|李小庆

“看,数数多少钱。”

“不少啊,嘿嘿。”

小时候,我经常在父母这段喜气的对话里睁开惺忪的睡眼。父亲往大拇指与食指上吐一口唾沫,拇指与食指搓捻了几下,开始数卖鱼赚到的钱,边数边露出憨厚的笑容。一旁的母亲则将票子娇气地夺过去,重复着父亲的动作,待两个人数到的数目一致时,母亲这才小心翼翼地将钱放进桌子上那只奶粉罐子里。

也许一天之中,甚至一年之中,只有这一个时刻才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然而在所谓的幸福的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与无奈。种地实在不赚钱,父亲就承包了鱼塘,为了将新鲜的鱼卖个好价钱,父亲在凌晨下网,四五点钟收网,回到家父亲要阖一阖眼皮,卖鱼的重任就交在母亲的手上。母亲将鱼装进蛇皮袋子里,骑上那辆吱吱嘎嘎响的自行车到镇子上的饭店去卖。冬天,是母亲最难熬的日子。凌晨五点,外面还是黑魆魆的,母亲就套上父亲那件棉絮外露的军大衣,在黑咕隆咚中骑行。尤其是骑到邻村那片小树林时,母亲异常害怕,这片小树林里曾经发生过命案,母亲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她说有好几次她都是骑着自行车往回跑。可是每每想到还没卖出去的鱼,想到还在上学的两个孩子,想到还没还清的饥荒,她就咬咬牙硬着头皮又返回。我难以想象,生性胆小如鼠连踩了只癞蛤蟆都要失声尖叫的母亲又是如何闯过那一关的。

有一次,母亲卖完鱼回来,眼睛有些红肿,原来是她与饭店老板在斤两上产生了争执,饭店老板嫌鱼身上水太多,就去了一两,而母亲非要认为那一两算作自己的,双方就争执起来。“你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犟,鱼身上有水,难道不该去掉斤两吗?”饭店老板大声斥责。“什么?!鱼身上本来就带水,不该不掉,按你这么说卖鸡得拔毛!”母亲是个急性子,争执时嗓门太大把老板惹怒,老板一气之下将鱼扔到门外。地上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如同母亲伤心欲绝的心,最后母亲竟然将鱼一条条放回袋子里,腆着脸让老板买鱼。“你这个人就是不好说话,去掉那一两就去掉吧,我不要中了呗。”母亲一脸讪笑。老板看见站在面前这个瘦得只有八十斤,大冬天只穿一双单鞋的女人怪可怜的,就加上了那一两。其实一两鱼才一块钱,就是为了这一块钱,要强的母亲会放下尊严,她的这种“抠门”,这种“下作”,难道不是被生活活活逼迫的吗。父亲一个劲安慰母亲:“怪我不会算账,怪我。”母亲则会对着父亲大发脾气:“你这个窝囊废能干什么,跟着你遭了多少罪。”父亲知道,母亲的这种牢骚也仅仅是宣泄一下情绪,她当然知道父亲有多么不容易,何况,在艰辛生活里摸爬滚打的她难道不应该发一发牢骚吗?!

父母就是凭着这种累死都不知道歇息的老黄牛劲头,让原本清寒之家慢慢迎来了温暖的光线,家里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而且还过上“地主”般的生活,穷人家吃不起鱼,而我们家的饭桌上经常闻到鱼香气,这让一些人得了“红眼病”。一天,父亲突然闯进来,吭哧吭哧喘着粗气,大声对母亲说:“快,快去看看。”母亲问:“咋了?”父亲说:“咱家的鱼,鱼,都死了!”“什么?”母亲的嘴惊成O形,她的眼睛翻了白眼,如果父亲不及时扶住她,很有可能昏倒在地。

待母亲渐渐醒转过来,父亲用三轮车把她拉到鱼塘。面前的景象真的可谓是惨不忍睹,水面上一片鱼肚白,有人在鱼塘里撒了大量的药,将整塘鱼活活毒死了。母亲呼天抢地:“这是谁作孽啊,也不怕遭雷劈……”鱼被药死,不仅意味着今年颗粒无收,还意味着买鱼苗的钱也打了水漂。父亲抓起一把小鱼,沉重地叹息一声,把头深深埋进了两腿之间。那样子就像是一匹战败的狼,再也激发不出一丝的战斗力。母亲沿着鱼塘一边走,一边查看,就像是一个人想要在刚刚发生火灾的灰烬里找到一件幸存的物件。母亲不放弃地找啊找,当她走到一处小水塘时,她惊喜地“啊”一声,她向着父亲大喊:“快过来看,快过来。”父亲没有理睬。母亲又喊了一遍:“快过来看,这里还有鱼,活着的。”听到这句话,父亲就像是溺水之人看到了一根稻草,飞也似地过去,只见那一汪小小的水塘里有几尾鲫鱼还在那游弋着。父亲的眼睛里攸然闪过一丝光亮,也就是这丝光亮点燃了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这些在艰难生活里挣扎过来的人,他们有着顽韧的生命力,即使遭遇再大的打击,也不会真正的绝望。他们会像小草,野火烧不尽,待到一缕春风吹来,他们又会顶撞开坚硬的土地,冒出绿色的嫩芽。就是这几尾还活着的鲫鱼,让他们觉得生活并没有完全抛弃他们,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该认命。那么多鱼都被药死了,但总有活下来的,无论是侥幸还是生命力顽强,都值得庆幸。父亲看着这几尾鲫鱼,嘴里念念有词:“老天爷开眼啊,没有把我活活逼死。”

父母强忍鱼死的悲痛,继续买鱼苗,父亲说了句狠话,他说坏人敢药鱼,他就敢买鱼苗,看看谁能干过谁。也许那些恶毒之人真的被父亲这种劲头吓住了,再也没有谁敢药鱼。我们全家人已经把那几尾幸存的鱼当做是灵物,它们不仅在水塘里游弋,还在我们的心海里游弋,在我们的血脉里游弋,无论何时只要想起还有几尾鱼,我们就不再怨天尤人,不再自怨自艾,而是带上一种浴火重生的精神继续生活在这辽阔人世。

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只有一张大专学历,没有什么专业技能,长得又瘦弱无力,全家人都在我的工作犯愁。家人托亲戚朋友介绍工作,都因为自己“软件”不达标,未能如愿。那天当我走在街上,突然蹲下抱头痛哭起来。难道我今生今世就要这样落魄下去,连个乞丐都不如,乞丐还能放下尊严去要饭,我呢,连放下尊严的勇气都没有。这时,一个小女孩的声音激活了我。“妈妈,我要吃鱼。”鱼,对,我忘了自己的心海里自己的血脉里还有几尾鲫鱼,无论何时它们始终不曾离开我。只要它们还在,人生就不会彻底被打垮。我咬了咬牙,拳头一攥,妈的,这次老子豁上了。我径直走进一家饭店,应聘传菜员,尽管这份工作很辛苦,但是我都咬牙坚持下来了。后来,慢慢有了点积蓄后,我自己开了个打字复印店,业务越来越大,慢慢地我买上了房子车子,娶上了媳妇,有了乖巧的女儿。回头想想,如果当时我破罐子破摔,那么现在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们都是平凡之人,拥有一个平凡的世界,难免会有喜怒哀乐,难免会有生老病死,难免会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是,我们要懂得尊重自己,不轻易放弃自己,因为在我们心中始终有那样一个小小的水洼,在那个水洼里始终有几尾小小的鲫鱼,它们吐出一串串气泡,仿佛在说,努力吧,没有什么不可以。

作者简介:李小庆,1990年生,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已在《青年诗歌年鉴》《山东诗歌年鉴》《中国青年报》《齐鲁晚报》《羊城晚报》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600余篇,出版《通俗经济学常识》,编著《舌华录》一书。

投稿邮箱:huanghaisanwen@163.com

壹点号胶东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标签: 这里还有 没有什么 无论何时

为您推荐

新闻快讯